香港政府估计,香港有10万人患脑退化症(认知障碍症),并有明显上升趋势!要及早预防脑退化症,有营养师建议,下午5点后应避免进行6个伤脑习惯,有助预防阿兹海默症、认知障碍症,逆转脑退化。

5pm后不做6件事可护脑 吃黑朱古力也上榜?

外媒《EatingWell》报道,注册营养师惠廷顿(Victoria Whittington)指出,虽然年龄或遗传风险因素无法改变,但夜间活动对大脑健康十分重要,部分习惯可削弱或增强大脑的防御能力,只要调整部分夜间习惯,就能为身体带来显著改变。营养师建议,以下是傍晚5点后要剔除的6个习惯,助降低失智的风险、保护大脑健康:

IMG_7578 IMG_7579 IMG_7580 IMG_7581 IMG_7582 IMG_7583 IMG_7584

伤脑习惯︱1. 晚餐时喝含糖饮品

不少人会在晚餐时喝含糖饮品,这习惯要改变。根据研究,每周喝7杯以上含糖饮品,患失智机率明显增加;因为添加糖会引发胰岛素阻抗、发炎和氧化压力,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营养师建议喝克非尔(kefir)乳酪饮品,补充益生菌与蛋白质,有助延缓阿兹海默症。

伤脑习惯︱2. 晚间喝酒

每晚饮1杯红酒可能会干扰睡眠质量,而优质睡眠对大脑认知功能至关重要。因为酒精会干扰调节睡眠的荷尔蒙“褪黑激素”的释放,即使晚上饮少量酒,也会扰乱睡眠周期,减少深度睡眠,导致夜间频繁醒来。营养师建议喝无酒精饮品,如洋甘菊茶、博士茶(南非国宝茶)和薰衣草茶,放松身体且不会影响睡眠。如果选择饮酒,也要限制酒量,男性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 

伤脑习惯︱3. 睡前8小时内饮咖啡

由于睡眠有助脑部清除累积的β-淀粉样蛋白(失智症相关),降低脑退化风险,太晚摄取咖啡因会影响睡眠。营养师指,睡前至少8小时避免饮用咖啡、13小时内避免服用含咖啡因运动补充剂。保障充足的休息,是维持长期认知健康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伤脑习惯︱4. 钠摄取量过多

研究表明,过量摄取钠会引发炎症、减少脑血流量、损害血管,以及降低一氧化氮的含量,一氧化氮有助于放松血管和支持健康血液循环。要减少钠摄取量,最好避免食用加工高钠食物:

  • 罐头汤
  • 冷冻食品
  • 加工零食
  • 外卖

建议可以用新鲜香草、柑橘和无盐香料调味,降低钠含量。

伤脑习惯︱5. 下午5点后食黑朱古力

虽然黑朱古力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零食,但5pm后食用可能会影响睡眠。黑朱古力含咖啡因与可可碱,这2种物质会破坏睡眠、令认知能力下降。晚餐后不要吃黑朱古力,营养师建议可吃含助眠成分的车厘子雪糕(Tart Cherry Nice Cream),既能满足甜食欲望,也帮助入眠。

伤脑习惯︱6. 睡前吃太饱

睡前吃得太饱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和睡眠品质下降。营养师建议尽量在睡前至2-3小时吃完最后一餐,宜吃得清淡,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健康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保持饱腹感,同时不会让身体感到沉重;促进睡眠和大脑健康。

4个习惯帮助抵抗脑退化

促进大脑健康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其他建议,包括:

预防失智︱1. 多吃抗氧化食物

抗氧化食物可减少氧化压力和发炎,促进大脑健康和维持认知功能。建议在饮食中添加更多莓果、核桃和深绿色蔬菜。

预防失智︱2. 植物性饮食

选择MIND饮食法(结合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有助维持大脑功能,多吃全谷物、坚果、种子、鱼类、豆类和绿叶蔬菜为主

预防失智︱3. 补充肌酸(creatine)

大量研究表明,补充肌酸可以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处理速度,或可改善认知能力。

预防失智︱4. 规律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或有助降低失智风险。无论是散步、骑单车或瑜伽都对改善脑退化有帮助。

脑退化症有何症状?

根据医务衞生局的《精神健康检讨报告》,估计香港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患者人数达10万人。虽然没有定期统计在私营界别确诊的认知障碍症患者人数,但公共医疗系统录得的数字,已清楚显示上升的趋势。

据香港医管局资料,香港70岁或以上长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患上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份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1. 早期症状(第1-2年)

在此阶段,家人和朋友通常会以为患者的症状,只是因为年纪渐老而出现的正常老化过程,常见症状包括失去短期记忆;表达或理解抽象事情时感困难,如表达身体不适、心情感受等;情绪或行为变幻无常;学习新事物及跟随复杂指令感困难;判断力减退、基本自理活动仍能应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状(第2-5年)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早期的困难会更加明显,症状包括混淆远期记忆和现实情况记忆、偶有词不达意的情况;行为性格转变,或会容易情绪不稳;需别人协助日常自理活动。

3. 晚期症状(第5年后)

患者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我照顾,症状包括记忆缺损,连熟悉的人和事也会忘记;身体活动及精神状况出现衰退;未能有效表达及沟通;不能处理日常生活、需要长期照顾;生理时钟混乱。

资料来源:《EatingWell》、医管局

T10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