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香港第4号致命杀手,香港每年有逾3,000人死于中风,当中有8成人属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中风通常病发迅速,死亡风险高,中风到底有没有征兆可以自测?有医生指,如身体这3个部位出现麻痺感,恐是缺血性中风的警号!

中风年杀3千港人 3部位现麻痺恐中招!

据中国内地媒体《生命时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方军医生、中山大学附设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魏磊医生表示,缺血性中风(脑梗塞)是由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脑部,造成脑部组织缺氧。缺血性中风的早期征兆是某些身体部位会出现麻痺症状,当出现以下3个异常警号时,大家要留意:

IMG_7636 IMG_7637 IMG_7638 IMG_7639 IMG_7640 IMG_7641 IMG_7642 IMG_7643 IMG_7644 IMG_7645

中风警号|1. 舌头麻痺

舌头健康与大脑息息相关。因为舌神经是连接大脑,而缺血性中风会影响语言和吞咽的神经,导致舌头运动异常。当脑部供血不足时,支配舌头运动功能的神经会失灵且出现以下情况:

  • 舌头麻痺/僵硬
  • 说话不流利
  • 口齿不清
  • 不会说话

中风警号|2. 脸部麻痺

脸部神经与脑部血管有密切连系。当脑部供血不足时,脸部神经确实可能受影响,脸部一侧会出现麻痺及神经受损。患者的脸部表情可能不对称,表情不协调或不自然。若脸部麻痺频密出现,有机会伴随以下情况:

中风警号|3. 单侧肢体麻痺

人体四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是由大脑控制。当脑部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四肢运动或感觉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手脚麻痺。出现脑梗塞后,由于头部神经受压迫,身体一侧会突然麻痺。如果手脚麻痺出现在单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有机会是脑中风的先兆。

4个征兆自测脑血管病变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上述提及的身体部位麻痺感,刘医生指可透过以下4个征兆,自测有没有脑血管病变:

中风征兆|1. 麻痺感突然发生

一般的手脚麻痺是由于久蹲腿脚麻痺、或手臂压住出现麻痺等。由脑血管病引起的麻痺则有以下特点:

  • 没有任何预兆
  • 在静止情况下产生
  • 在运动或生气时产生
  • 在夜间突然发生

中风征兆|2. 大多为单侧麻痺

如果脑梗塞的病变位置较小,神经组织受损且只影响感觉功能,可能导致半身麻痺。如果是短暂性脑部供血不足,只会引起阵发性麻痺。随着缺血性脑组织的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会加剧,对侧躯体、脸部的麻痺可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短暂性麻痺演变为持续性麻痺。

中风征兆|3. 麻痺与体位姿势无关

神经受压迫引起的麻痺感,如颈椎病、腰椎病,可能会因体位/姿势改变而暂时缓解或消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麻痺感,不会因为姿势改变而消失。不过部分患者的麻痺感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自行缓解。

中风征兆|4. 常伴随其他症状

除麻痺感外,脑血管病变大多伴随其他症状:

  • 肢体软弱无力
  • 头晕
  • 头痛
  • 视力障碍(复视等)
  • 记忆减退(尤其近期记忆下降)
  • 血压增高或偏低
  • 眩晕
  • 呕吐
  • 耳鸣
  • 站立不稳

5大不良习惯增血管闭塞风险

2位医生指出,缺血性中风有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但三高、生活方式等可控制风险因素,应在日常生活中入手改善:

脑中风不良习惯|1. 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减慢血液循环,令血液更黏稠,使代谢废物和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或引发血栓。

  • 医生建议:日间时每坐1小时就要起身活动5分钟,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管废物堆积。

脑中风不良习惯|2. 高盐高油

高盐饮食会令体内钠离子累积,导致高血压、血管内皮受损。高油食物则会让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飙升,脂肪在血管壁沉积。

  • 医生建议:建议每日盐摄取量不超过5g,多使用低钠盐,少吃油炸食品,并以橄榄油取代其他动物油。

脑中风不良习惯|3. 情绪波动

生气、焦虑会令身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情绪波动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 医生建议:可透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经历情绪波动大的刺激。

脑中风不良习惯|4. 夜间打鼾

严重打鼾,又称为睡眠窒息症,会导致缺氧,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长期缺氧会伤害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心脏、脑血管血栓。

  • 医生建议:若出现明显的夜间打鼾,建议调整睡姿,避免仰卧,并尽早就医检查。

脑中风不良习惯|5. 常吸烟

吸烟不但损害呼吸系统,更增加癌症风险,尼古丁会直接伤害血管内皮,诱发慢性发炎,加速动脉硬化。

  • 医生建议:积极戒烟。

中风可分缺血性/出血性2类

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中风的医学名称为“大脑血管疾病”,当脑部的血液供给因某些原因而减少或阻断,令脑细胞突然缺氧,数分钟内可令脑细胞损坏而失去功能,进而令该部分脑细胞所支配的身体功能受障碍。除引致即时的生命危险,3个月内死亡率更高达30%。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两大类。

1. 缺血性中风成因

因脑血管栓塞引致,较为常见,超过7成的中风属此类。脑血管的粥样硬化,令脑部动脉中形成血栓;或是在心或颈大动脉所形成的栓子,游离到脑血管,阻塞血流。而心脏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齐、心瓣问题以及冠心病皆可导致中风。

2. 出血性中风成因

因脑内血管爆裂出血引致,多与长期性的高血压有关;亦可能是脑组织表面的血管爆裂,与先性的脑血管病变有关,血流入蜘蛛网膜下腔(脑组织与头骨间位置)压迫脑组织,且出血后血管收缩,令血流进一步减少。

大部份中风前均无先兆。由于中风的影响可极为深远,当出现下列警告讯号时,要立即延医诊治,以减低中风的后遗症:

  • 言语不清或说话表达出现困难
  • 一只手臂、脚或半边脸突然发生短暂的麻痺、软弱无力或瘫痪
  • 视线突然模糊或一只眼睛看不清楚
  • 突发性的剧烈头痛
  • 身体平衡及手脚协调出现困难、或突然无故倒下
  • 无故头晕或昏厥
  • 可能出现失禁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医管局

T10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