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處方藥價格估計是其他高收入國家的三倍,民調顯示有三成一般民眾無力負擔藥費,以致約兩百萬高齡長者或保險不足的民眾遠赴Canada、墨西哥,或透過線上藥局向歐洲尋找低價藥品。然而川普政府多變的貿易政策,包括取消小額包裹免關稅的決定,導致處方藥進口價格進一步上升、物流停滯,民眾的取得較便宜藥品的管道變得更為狹窄。
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8月29日停止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這原本允許低價處方藥與其他小額包裹免關稅入境。如今價值800元以下的貨品,依原產國不同,須課徵10%至50%不等的稅率,且通關手續更繁瑣,導致行政成本上升。
個人進口的處方藥主要是長者和慢性病患者購買的90天份處方藥,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或氣喘藥等。白宮官員表示,個人用藥品進口屬違法行為,但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國內無有效治療方式、不構成重大健康風險、具備相關文件的情況下,可有條件進口三個月的份量。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在準則中也列出類似情況,表示「在特定條件下裁量可更寬鬆」。
小額豁免終止對居住在邊境地區、能輕鬆赴墨西哥或加拿大購藥、看牙齒、驗光的民眾影響不大。但若仰賴線上藥局就不同了:加拿大藥局或處方轉介服務與澳洲、英國、紐西蘭、模里西斯(Mauritius)等地的藥局合作,這些國家藥品關稅介於10%至15%,加拿大與墨西哥更因川普政府打擊芬太尼而被分別加徵35%與25%關稅。
75歲的克隆斯基(Linda Klonsky)住在馬里蘭州,之前都從一家加拿大藥局訂購眼藥水,三個月份量約250元。今年8月後數十個國家際局暫停對美寄送包裹,她被迫到住家附近的CVS購買,一個月藥量就要740元。她10月收到加拿大藥局通知,仍可以原價250元提供三個月份量,但需額外支付37.5元關稅。
愛阿華州的74歲老太太哈特索克(Dana Hartsock)也從加拿大訂購血液稀釋劑Eliquis的學名藥Apixaban,他最近一次訂單包括各項手續費和關稅,總共付了92.04元,雖比平常貴約30元,但仍遠低於在美國購買相同藥品需花費的550元。
關稅
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