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上周连续两天出动共百余架次军机舰进入台湾周边海域,却未高调宣传。台湾军事学者指出,解放军这类较大规模的演训今年已常态化上升到每月四五次,目的是实战练兵;且结合无人机、公务船越过台海中线,寻求建立对台海的管辖事实。
解放军在上星期四和星期五(8月7日和8日)连续两天出动大规模军机舰进入台海周边。根据台湾军方统计,自7日清晨6时起的48小时内,共侦得111架次大陆军机、12艘次军舰,以及六艘次公务船在台海周边活动。其中,军机方面就包括歼16、空警500等各型主、辅战机及无人机,并有85架次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
台湾国防部将这一波行动界定为“联合战备警巡”,但中国大陆方面并未做出相关宣布,也没有官媒宣传。
多次担任台湾国防部年度国防报告书咨询审议委员的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台湾军方已将陆方大规模的常态化演训定义为“联合战备警巡”,而今年1月至7月已出现28次,“平均每个月四次,有些月会到五次”,显示此类演训已常态化。
揭仲指出,如果是例行计划性的军演,北京通常不会做宣传,但这样的行动目的多为“模拟犯台任务,或者是让部队熟悉犯台任务的实战化训练”,它并非政治表态,反而更具备实战练兵的效果。
例如,对照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的观测资料可以发现,在7日演训中,两架解放军无人机分别自台湾北部南下至花莲外海徘徊,以及自西南空域绕台南部至台东外海;台海与台湾西南空域也出现战机、轰炸机、支援机与无人机组成的“体系化打击机群”。揭仲认为,这基本上“就是在练兵”,而这些行动也可能进一步监控花莲、台东、苏澳等军港动态。
事实上,自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访台后,解放军机舰进入台湾周边海域次数便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解放军也时常举行“联合利剑”“海峡雷霆”等具行动代号、且大规模宣传的大型围台军演。但自今年4月初举行过“海峡雷霆-2025A”之后,解放军相关军事演训便转趋低调。
揭仲分析,北京主要是看两岸的状况变动来决定是否举行具名称的军演,一般都会先根据两岸情势变化制定行动方案,再看事件结果决定是否启动,例如台湾选举、总统重要谈话或出访,“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为了要影响选举的结果,而在事件发生前举行;(北京)现在会等结果出来,再举行(演习)。”
他认为,相较于“联合战备警巡”,具名称的大型围台军演除了对台施压、吓阻外,也意在提醒美国,要重视北京在两岸问题上的核心利益,否则“美国跟北京之间的军事风险就不可能降低”。
不过,自2022年以来,台湾民众对于大陆对台大型军演似乎渐渐习以为常,相关军演期间股市没有太大波动,生活如常。但台湾民众对于大陆军事胁迫的真实想法,仍备受外界关注,美国军方、政界、学界等跨党派人士就曾多次提醒,台湾自身的防卫意志,才是影响美国是否援台的关键。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系教授林泽民星期二(12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演讲中提到,他曾结合2023年每日大陆对台军事行动数据、相关新闻报道与民调,分析中国大陆军机舰行动对台湾民众负面情绪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民众的总体影响当中,有77%是通过媒体报道间接传递出来的;其中,亲绿媒体的报道更会加剧台湾民众的鹰派情绪。
他也进一步结合台湾《美丽岛电子报》于去年大选前,针对蓝绿白三党候选人所做的109轮选前滚动式民调,探讨大陆军事行动对台湾民众投票意向的影响。
结果显示,随着相关报道增加,泛绿选民支持赖清德的比率并无显著增加;但国民党支持者支持侯友宜的比率出现一定程度减少。最出乎意料的,则是民众党支持者以及在民意调查中未表态、自诩中立的选民,在大陆军事行动增加后,转而表态支持柯文哲的比率最明显。
对此,林泽民回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初步可以推论,在投票时,大陆军事行动因素对国民党、民众党,以及自诩为中立的选民影响较为显著。
另一方面,在过去一个月中,中国大陆官媒先是刊登涉台学者文章,主张大陆近年在金门海域的海警巡查、以及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演习等,均属对台“行使主权管辖权”的实践。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事后也为这样的观点背书。
对照当前的联合战备警巡,揭仲指出,解放军常让军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沿限航区飞行,目的就是以实际的动作否定台湾限航区的功效;而大陆海警船也常到台海中线以东巡弋,试图开始建立在台海中线以东管辖的事实。
他认为,这些行动呼应了北京逐步扩展并实际化对台治权的主张,而联合战备警巡频率增加也与此有关。
揭仲研判,大陆海警船接下来可能在台海中线以东对台湾渔船或商船执法,例如查扣、干涉捕鱼或科研活动;当大吨位海警船频繁出现执法时,如果台湾的海巡船只在吨位上吃亏,届时海军扮演的角色、第一线的反应与回应强度,将成为台湾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