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訊詐騙在美國愈演愈烈。國土安全部指稱,調查人員發現,在中國境內運作的犯罪組織對美國人發送大量詐騙簡訊,虛假警告高速公路通行費、交通違規費或郵費逾期,向毫無戒心的受害者騙取信用卡資訊,再刷爆其信用卡。這門「詐騙簡訊生意」背後涉及複雜黑市作業,過去三年已騙得逾10億元。
9月單日33萬條詐騙簡訊 創下新高
手機垃圾簡訊過濾公司Proofpoint稱,美國人9月報告單日詐騙簡訊數量高達33萬條,創下歷史新高;平均單月詐騙簡訊數量約為去年1月的3.5倍。
招聘工人建農場 刷爆偷來的信用卡
華爾街日報報導,調查人員表示,犯罪集團透過外國犯罪網絡連接至伺服器群SIM卡農場,向受害者發出大量詐騙簡訊警告,誘騙交出信用卡資料;犯罪分子再巧妙將偷來的卡號裝至位於亞洲的谷歌和蘋果數位錢包中,再在美國招聘零工刷爆偷來的信用卡,購買iPhone手機、禮品卡、服裝和化妝品等;購得商品運往中國轉售,得手金錢流向犯罪集團。
1人發出量相當1000電話號碼發出量
國土安全部調查部門助理特工帕克斯(Adam Parks)指出,海外犯罪集團通常在遠端運作所謂「SIM卡農場」(即塞滿網路設備盒的房間),並透過微信在美招募工人建立「農場」,向美國人發送大量簡訊;「一個『SIM卡農場』房間內,一人發出的簡訊量相當於1000個電話號碼發出的簡訊數量。」
全美至少38個SIM卡農場運作
曾調查相關案件的網路安全公司Unit 221b情報長庫恩(Ben Coon)表示,至少有200個SIM卡盒在全美至少38個SIM卡農場運作;這些農場分布在休士頓、洛杉磯、鳳凰城和邁阿密等城市。庫恩在共享辦公空間、毒品窩、甚至汽車修理廠,都發現有SIM卡農場存在。
華爾街日報報導,盡管多數人知道應該忽略這些詐騙簡訊,但被騙上當的消費者會在點擊簡訊後進入釣魚網站,並被要求提供姓名、信用卡或銀行資訊後,才能支付假造的「帳單」。接著,騙徒把收集到的資訊放進自己手機裡的錢包。
騙徒通過Telegram加密通訊軟體招募願在美國用盗來信用卡買商品的人,每天約有400到500人從事這種不法活動,報酬約是每百元禮卡可獲12美分。
1嫌犯手機內有107個信用卡號可刷
中國公民殷恆(Heng Yin,音譯)8月在肯塔基州聯邦法院承認電信詐欺和身分盜竊指控,預計11月宣判。根據認罪協議,殷恆在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地區一家Meijer雜貨店,使用存於手機中的107個不同信用卡號,買了總共價值為4825元的70張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