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错餐具煮食,随时中毒致癌?一位六旬男子先后确诊肾脏癌及输尿管癌,经验血后发现体内的致癌“永久化学物”PFAS明显超标。有医生提醒,PFAS常见于一种煮食用具,如长期使用这种煮食用具,有机会令身体摄取过PFAS,可导致身体患上癌症等多种疾病。

“永久化学物质”PFAS是甚么?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近日在个人Facebook专页分享,有年约60岁的男病人一并患有肾脏癌与输尿管癌,而一位女病人则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2人的共通点都是体内的“永久化学物质”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质)浓度明显超标。到底PFAS是甚么?

“永久化学物质”PFAS

IMG_8483 IMG_8484 IMG_8485 IMG_8486 IMG_8487

“永久化学物质”PFAS:

  • 超过9,000种物质,包括PFOA(全氟辛酸)、PFOS(全氟辛烷磺酸)、PFNA(全氟壬酸)及PFHxS(全氟己烷磺酸)
  • 代表产品是Teflon涂层,即广泛应用于“易洁锅”的抗油涂层、防污涂层。

其他应用PFAS的产品:

  1. 防水衣、防污布料(如Gore-Tex)
  2. 食品包装纸(如汉堡包纸、防油纸袋)
  3. 地毯与家具防污涂层
  4. 清洁剂
  5. 某些化妆品
  6. 灭火泡沫

PFAS引致甚么疾病?

刘医生指,PFAS稳定且不易分解,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不易排出,可透过食物、水、空气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后会累积在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研究显示长期接触PFAS会引发多种疾病:

  • 癌症(如肾脏癌、睾丸癌)
  • 甲状腺功能异常(过高或过低)
  • 肝功能受损、脂肪肝
  • 增加胆固醇
  • 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如疫苗反应变差)
  • 怀孕异常(如妊娠高血压、胎儿发育问题)

研究揭1种肠道益生菌 可助PFAS排出体外

刘医生分享,2025年剑桥大学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的新研究证实,某些肠道细菌可以“吸附”PFAS毒素,从体内排出它们。研究发现:

  • 肠道好菌 Bacteroides uniformis 能在体内高浓度吸附PFAS,并经由粪便排出;
  • 在小鼠实验中,这类菌的存在让粪便中的PFAS浓度明显提高(排出率高达74%);
  • 这些菌透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PFAS从体内吸进来,帮助代谢。

如何减少PFAS毒素伤害?

刘医生建议大家多喝水,保持良好排便习惯,更可透过2招饮食,帮助身体减少PFAS伤害,包括:

排毒饮食|1. 摄取高纤饮食

可多吃高纤食物助好菌增长与排毒,包括:

  • 番薯叶
  • 秋葵
  • 苹果
  • 燕麦

排毒饮食|2. 补充益生菌与发酵食品

可多吃益生菌补充品及发酵食品,帮助肠道菌生态平衡,包括:

  • 乳酪
  • 泡菜
  • 味噌

在日常生活方面,刘医生建议:

  1. 避免使用Teflon“易洁锅”,建议改用不锈钢、陶瓷或铸铁锅具
  2. 减少吃外卖食物,因为PFAS常残留在防油纸袋、快餐食物包装上
  3. 选择无PFAS标章的产品,包括防水衣、化妆品、清洁剂等

高纤饮食怎样吃?成人应每日摄取25g膳食纤维

衞生署在今年公布的2023年度健康行为调查报告指,水果及蔬菜摄取量方面,97%港人的摄取量不足,衞生署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调查》报告发现,只有2%的人士表示每日平均会进食5份或以上的蔬果;可见港人蔬果及膳食纤维摄取不足,且低于世界衞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应进食最少400g蔬果或5份蔬果。

衞生署建议,成人及青少年每天建议摄取25g或以上的膳食纤维。儿童每天所需的膳食纤维量是他的年龄加5g。例如6岁的儿童每天膳食纤维建议摄取量为6+5g,即等于11g。而想摄取更多膳食纤维,则有以下方法:

  • 每天吃足够的蔬果,成年人每天进食最少2份水果及最少3份蔬菜。
  • 选择高纤谷物类食物,如用红米、糙米代替部分白米。
  • 每星期以干豆类取代部分肉类2至3次。
  • 以全麦面包或饼干代替高脂肪、高糖分的面包或饼干。
  • 留意食物标签,多选择高纤食品。
  •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摄取更多膳食纤维,并留意每天饮用最少6 –8杯流质饮品,否则身体或会因不适应而出现肚泻、肚涨、放屁等现象。

资料来源: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衞生署、2023年度健康行为调查报告、《人口健康调查》

T10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