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ssets.51.ca/fav/favicon.png?v=20200302

很神奇的一种感觉:初高中同学有种奇怪的安全感。

01

今年国庆放假回老家,赶上我们高中班主任今年退休,曾经的高中班长组织大家聚一下,顺便祝贺班主任退休快乐。

平时和高中班里很多同学都没有联系过,这次聚会真惊喜一个接一个,我发现我们高中一个班54个同学,竟然成了五对夫妻。

其中有两对是高中就开始早恋,没想到坚持完了爱情长跑,竟然大学毕业后去了同一座城市,这样的感情太让人羡慕了。

还有一对让人大跌眼镜,谁都想不到他俩会在一起。

女生是我们班当时出了名的学霸,成绩没有出过班级前三,文文静静的,大学考到了福建一所211学医,现在在我们市医院做儿科医生。

男生当时在班里是妥妥的学渣,打篮球、追女生、翻墙出去上网,什么都干,就是不学习。高中毕业后读了所大专,学习广告设计,大学毕业后回我们市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做的风生水起。

他俩当时在班里可能就快毕业时照毕业照同框过一次,高中三年估计俩人说过的话都不超过十句,两个人竟然结婚了,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

还有另外一对也让我们感慨万千,女生漂亮男生帅,他俩大学在不同的城市,大学时期都各自有自己的男女朋友,两个人都没逃过毕业就分手的魔咒,大学毕业分手后都去了成都上班,有缘就有缘在租房租在了同一个小区,本来就同窗过三年,老乡加老同学,感情迅速升温,一年就闪婚了。

02

和现在的同事聊天,她也发现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后找原来初高中同学结婚的例子非常多。

我分析原因无非就三个。

第一,近水楼台,知根知底。

小学=本村,初中=本镇,高中=本县,大学=天南海北云深不知处。

找高中同学结婚,别说他本人的情况了,就是他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情况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大概率不会出现骗婚、出轨等恶性事件,你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大家子如果还想在这个地方混,都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现在让我回忆自己的高中同学,谁的家在哪里,谁上学的时候三观比较正,谁家是做生意的,谁家是从政的,好像都还记得个大概。

第二,有感情基础,虽然是一起同过窗的感情。

这样的感情更纯粹更简单,大家都可以卸下对外的伪装,做最初的自己。

共同话题和共同朋友也多,曾经班里任何一个同学的糗事都可以让两个人拿出来笑半天,曾经一起五点半摸黑起床早读,一起装肚子疼逃避跑早操,下课跑的飞快去抢餐厅三号窗口某个可口的小吃,两个人习惯、风俗都一样,省去了在这些事情上磨合的时间。

第三,双方父母离得近,日子过得更轻松。

高中同学都是一个市的,双方父母住得近,过年想去谁家去谁家,不像有些夫妻是两个省的,过年就七天假,每年过年都因为去谁家过年而吵架。

有了孩子以后更轻松,两家父母巴不得争着抢着去接送娃娃上学,小两口就轻松了很多。

三代人经常聚,关系也越来越好。

03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兔子不吃窝边草”,但其实下一句“窝边有草何必满山跑”才是经典。

网上有人对6省12个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理通婚以省内通婚为主,省内通婚占比高达94%,市内通婚占比超过70%。

这可能就是网上随时都能看到劝女人不要远嫁的帖子,却几乎没看到劝女人不要近嫁的帖子的原因吧。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