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综合报道】一份智库最新报告得出结论,杜鲁多政府的大肆挥霍以及央行的低利率政策,是疫情期间通胀飙升的主要原因。
这份由加拿大智库C.D. Howe Institute两位经济学家撰写的报告,将矛头指向渥太华在无资金支持下的疯狂支出,如同“直升机撒钱”般向私营部门投放资金。
报告称,2020年,在3,030万加拿大成年人口中,有2,070万人从联邦疫情相关计划中获得了收入。据估计,这些项目在2020年耗资2,700亿元,约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5%,迄今已成长至约3,600亿元。
虽然这些项目总体上成功地为国人和企业提供了救济,并在危机期间支撑经济,但该智库表示,在失业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将如此多的“名义财富”注入经济,导致了通胀爆发和物价持续上升。
报告中提到:“无论这种财富是以新增资金或新增债务的形式出现,基本上无关紧要。”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CIBC经济学家泰尔(Benjamin Tal)也认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了疫情期间物价上涨,但他认为央行的低利率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泰尔表示:“毫无疑问,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通胀加速的背后推手。”
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间,物价上涨了11.4%。虽然疫情在2019年12月从中国开始,而加拿大在2020年1月25日报告了首宗病例,但通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未飙升。事实上,在2021年5月之前,价格上升的速度一直相对正常,直到2022年6月才达到峰值,通胀率达到8.1%,创下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
加拿大央行应对失策也被批评
C.D. Howe经济学家David Andolfatto和Fernando Martin在批评政府支出的同时,也批评了加拿大央行当时的政策。他们认同加拿大银行自己的评估,即当时未能快速加息以抑制通胀是有缺陷的。他们亦指出,央行在传达其意图如何达成通胀目标方面做得不够好,应该批评,并得出结论,央行最终几乎无力遏止物价飙升。
报告承认,这次疫情是一种特殊情况,它带来了一系列通胀和通缩压力。
价格上升部分是因为某些产品供应紧张,例如,由于工厂关闭或减少营业时间。由于许多港口的航运延误和拥堵,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木材和金属等原料短缺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此外,对某些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例如房地产、家具、健身器材和家庭娱乐设备。
而这些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许多人因为居家工作而节省了开支,无法外出或旅游,有些人则得到加薪或(尤其是医疗保健行业的)工作时间更长。来自政府补贴的收入也增加了需求。供应减少与需求上升的结果是成本增加。
其中,汽油是受通胀打击最严重的产品之一,价格在两年内上涨了50%以上。食品和交通运输价格上涨了15%至20%,而家电和租金上涨了10%至15%。
然而,自疫情结束以来,物价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回落。
CIBC资本市场高级经济学家贾奇(Katherine Judge)表示,疫情过后,通胀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许多消费者的需求被压抑,储蓄过剩,此外,长期变化,如更多人选择在家工作和许多婴儿潮一代的退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补充道,近几个月来,渥太华在贸易战中征收进口关税也推高了物价。
负责财政政策的加拿大财政部尚未对此置评。
图:加通社
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