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椎间盘突出”这个名词越来越普及。根据本地及国际研究,腰背痛及椎间盘突出是都市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估计约10%至20%的成年人曾有相关症状并接受治疗。
椎间盘突出常致腰背痛 常用1姿势搬重物易中招
谁是椎间盘突出高危人士?根据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约为0.5%至2%,多见于30至50岁的工作族群。以下因素会增加风险:
- 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化、失去弹性,容易破裂。
- 长时间不良姿势:例如低头滑手机、久坐办公、弯腰搬重物。
- 缺乏运动:核心肌群无力,无法有效支撑脊椎。
- 急性外伤:如跌倒、车祸撞击。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病,风险较高。
甚么是椎间盘突出?
脊椎是由椎骨组成,每两块椎骨之间有一个椎间盘,像软垫一样吸收冲击,令脊椎灵活运动。椎间盘内部有胶状物质(髓核),外层是较坚韧的纤维环。当椎间盘因年龄退化、长期不良姿势或外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附近神经时,就形成椎间盘突出。当中最常见于颈椎(颈部)和腰椎(下背部),两者因位置和神经分布不同,症状及影响亦有所差异。
1. 颈椎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常见症状:
- 颈部持续或间歇性疼痛,痛楚可能向肩膀、上臂甚至手指放射。
- 手臂麻木或刺痛,感觉手指或手掌麻木,甚至肌肉无力。
- 颈部活动受限,转头或低头时感疼痛或僵硬。
- 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或平衡感差。
影响:颈椎神经受压会影响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严重或会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握物、写字等日常活动。
如何预防颈椎椎间盘突出?
- 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 定时做颈部伸展运动,如轻柔的颈部旋转和侧弯。
- 工作时调整萤幕高度,保持眼睛平视。
- 避免颈部突然用力或外伤。
治疗:初期可采用物理治疗、热敷及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2. 腰椎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
常见症状:
- 持续性下背痛,尤其久坐或弯腰时加剧。
- 坐骨神经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小腿放射至脚部,伴随麻木、刺痛,像被针刺的感觉。
- 下肢肌肉无力,影响行走、站立,严重时脚步不稳。
- 严重神经症状如大小便功能障碍,包括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这是神经受压的警号,需立即就医。
影响: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严重影响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甚至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如何预防腰椎椎间盘突出?
- 避免长时间久坐,工作期间适时起身活动。
- 培养良好搬运习惯,弯膝抬重物而非弯腰。
-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如桥式运动、平板支撑。
- 控制体重,减轻脊椎负担。
治疗:轻度患者可透过物理治疗、药物控制疼痛;严重者,需考虑接受手术。
如何判断背痛是否由椎间盘突出引起?
1. 自我初步判断
- 背痛是否持续且无法靠休息缓解?
- 痛楚是否有放射至臀部、大腿或脚部?
- 是否出现麻木、刺痛、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异常?
2. 医学检查
- 医生会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包括背部压痛点、测试腿部肌力、反射及感觉、评估行走能力。
- 如有需要,医生会安排影像学检查,磁力共振扫描(MRI)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方法。
不过,背痛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引起,还可能是椎管狭窄、骨刺、肌肉拉伤或其他疾病等。如有疑虑,请向专业医生求诊。
如何预防椎间盘突出?
1. 保持正确姿势
在办公室工作时,应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地面,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低头滑手机。工作时可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
2. 定期做伸展及强化运动
每天做简单的腰背伸展,如猫牛式瑜伽,或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有助支撑脊椎,减少受伤机会。
3. 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脊椎负担,容易加速椎间盘退化。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4.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损
长时间搬运重物或久坐工作时,应适时休息和变换姿势,避免腰部过度疲劳。
5. 使用正确搬运技巧
例如搬重物时屈膝蹲下,用腿部力量抬起,而非直接弯腰搬,减少腰椎压力。
总括而言,椎间盘突出不再是“老人病”,都市人因长期姿势不良、缺乏运动,令患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我们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了解椎间盘突出特征和警示症状,若出现问题应及时求医,守护脊椎健康。
撰文: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讲师 苏伟儿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