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癌】很多人都知道爱吃红肉、加工肉和油炸食物更容易患大肠癌。但有医生指出,除了饮食,久坐都会损害肠道健康,每天久坐一定时间更大大增加患癌风险64%。他分享几招简单技巧,能帮助逆转伤害。
大肠癌|研究揭每日久坐X小时 患大肠癌风险增64%
大肠直肠外科医生陈威佑在Facebook专页发文提醒,久坐除了会导致腰酸背痛和循环变差,真正更潜在、更被忽略的,是其对肠道造成的慢性影响,甚至可引发大肠癌。他引述2022年发表于《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期刊的一项研究指,每天久坐超过10小时,大肠癌风险增64%。即使有运动习惯,只要久坐时间过长,风险依然存在。研究也指出,大肠癌的发展与代谢异常、肠道菌相改变密切相关,而久坐正是这两者的催化剂。
陈威佑医生强调,久坐的伤害并非在于“不运动”,而是另一种低强度、慢性且高频率的代谢负担。而久坐之所以伤害肠道是因为以下3大机制:
久坐为何增大肠癌风险?
1. 增加胰岛素阻抗
长时间久坐使身体的能量代谢变得不稳定,导致脂肪堆积及血糖调节功能下降,出现胰岛素阻抗。这种代谢异常状态会刺激肠道黏膜细胞过度增生及分化异常,长期下来形成癌前病变,提高大肠癌的风险。
2. 让身体进入“长期隐性发炎”状态
久坐不动,会让身体长时间处于轻微但持续的发炎状态。体内发炎指数上升,导致肠道黏膜的DNA更容易受到损伤与出现突变。
3. 影响肠道血流与菌相平衡
久坐会让肠道的血液流动变慢,降低肠道黏膜的营养与氧气供应,并会使肠道蠕动减弱,导致肠道菌相失衡。一旦好菌减少、坏菌增加,整个肠道环境会变得不稳定。坏菌会产生某些毒素,刺激黏膜发炎并破坏细胞,增加罹癌机率。
如何减少久坐 降患大肠癌危机?
陈威佑医生提醒,减少和中断久坐时间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习惯。大肠其实是一个需要活动刺激的器官,要保护大肠,维持良好的肠道血流、蠕动功能与令菌相稳定,不能只靠少吃红肉和多吃纤维,更少不了规律地活动。他提供两个生活建议:
1. 每坐60分钟 起身活动2分钟
站起来走动一下,去斟水、上洗手间,哪怕只是移动几步,也能帮助血液循环,唤醒肠道蠕动,减少代谢停滞。
2. 善用零碎时间 主动切断“连续静止”
例如在午饭时间起来走动5-10分钟,搭车时提早一站下车,多走一小段路;开车的人可以在等红绿灯时伸展脚踝或转动小腿,促进下肢循环。
陈威佑医生医生表示,久坐对肠道的影响,往往不像腰酸背痛有明显感觉,而是慢性累积的。记得提醒自己坐久了,就要起来活动一下,来回走几步、伸个懒腰等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都是对抗久坐伤害、保护大肠的实用关键。
大肠癌有何常见征状?
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大肠癌是香港第3大常见癌症,同时亦是第2大致命癌症,,2022年已录得5190宗大肠癌新症及2270宗死亡个案。
根据香港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早期的大肠癌有机会完全无症状。如有征兆,身体则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 排便习惯突变(持续便秘或腹泻)、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大便后仍有便意
- 无故体重下降
- 下腹不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
- 身体出现贫血征状: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
甚么人易患大肠癌?
癌症网上资源中心亦列出大肠癌的常见风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和曾患有某些肠病的人,患大肠癌的机率更高:
- 饮食纤维含量不足
- 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
- 缺乏体能活动、肥胖
- 饮酒和吸烟
- 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 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 过往有大肠瘜肉
- 直系亲属有大肠癌家族史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