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综合报道】加拿大出身的癌症研究科学家 Wes Wilson日前结束在美国费城 Penn Medical 的研究工作,搬迁约800公里北上多伦多。Wilson 的回流,是受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UHN)今年4月推出的创新计划“Canada Leads”吸引。计划旨在扭转科学人才外流的局面,为全球有潜力的年轻科研人员提供薪酬、实验室空间及合作机会。

【美国科研环境恶化】资深科学家转向加拿大

过去,对 Wilson 这类现年40岁的科研人员而言,美国一直被视为机遇之地。惟自2025年特朗普新政府削减科研经费、裁减科学项目及公共衞生支援后,科研环境日益不稳。Wilson 指,美国生物医学研究现况“明显充满敌意”,导致工作环境难以预测。他目睹临床试验半途取消,数百名科研人员被裁,一些同事正计划离开美国。

“大家在谈论去欧洲、加拿大或澳洲,情况很奇怪。”Wilson 说。但他亦承认,若非“Canada Leads”提供稳定经费及对患者有影响的研究机会,他可能不会选择回流加拿大。

【加拿大科研大手笔】UHN筹款3,000万资助回流计划

UHN旗下包括多伦多医院(Toronto General)、西医院(Toronto Western)及公主玛嘉烈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透过慈善捐款筹得3,000万加元资助该计划,是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类似项目。

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欧洲、日本、新西兰及加拿大的25名科学家接受邀请,未来数月预计再招募75个职位。UHN科学及研究执行副总裁 Brad Wouters 表示,这是向全球传递讯息——“加拿大想成为保护与促进科学的地方,与美国现况形成鲜明对比。”

申请反应热烈,已有超过600人登记意向,其中约半数来自美国、三分之一来自加拿大,其余来自全球其他地区。招募团队每周发出4至5个邀请,计划亦助留住本地人才。

Wouters 指:“许多加拿大科研人员早期离加赴美,因为那里有经费;有了这类计划,我们能留住他们。”

【危机亦是机遇】脑肿瘤CAR-T疗法研究回流

Wilson 曾在美国研究针对脑瘤及其他癌症的先进细胞疗法CAR-T。目睹同事被裁、数年研究被取消,对他影响深远:“太打击人了。”他指出,“研究需时间与长期经费,临床试验半途被取消,不仅浪费金钱,更背叛了自愿参与的病人。”

新职位的一大亮点,是能与加拿大传奇肿瘤学家、1983年发现T细胞受体的 Dr. Tak Mak 合作。Wilson 表示,“能在他的实验室合作,实在令人震撼。”

79岁的 Mak 表示,Wilson 拥有结合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分析数据的能力,“现代医学全靠AI处理大量数据,而Wilson正好具备这个能力。”

Wilson 将研究肝癌、胰脏癌、黑色素瘤,并将目光投向致命脑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延续他在 Penn Medicine 的工作。

【全国科研资金短缺】吸引与留住科研人才仍是挑战

加拿大仅有少数医院或科研机构能筹款支持如UHN的计划。CTV News非正式调查发现,多数医院未积极寻找海外科研人才。

Wouters 指:“当你忙于维持急症室运作时,研究经常被视为非紧迫。”

联邦政府历来是主要的研发资金来源,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加拿大在G7科学经费排名倒数第二,低于OECD平均水平。对此,加拿大传奇肿瘤学家Mak 指,“太多加拿大科研构想及创造的工作机会流失海外,我们必须资助基础科学,推动本地科技。”

支持科研的全国倡议组织 Support Our Science 指,每投入一元研究经费,可带来近五元回报,创造就业与新市场。副总监 Stephen Holland 表示:“加拿大有机会抓住这个窗口,但需要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后,还要留住他们。”

随着联邦预算将于11月4日公布,科研界关注是否会有针对科研的新资金承诺。超过2,700名科研人员已联署致总理卡尼,要求支持科研以催生新产业。

对 Wilson 来说,回流亦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他正面对寻找可负担住房的挑战,也怀念失去的 Hudson’s Bay,但他亦笑言,多年来终于能天天享用 Tim Hortons 咖啡,“新鲜、平价又不错”。

(图:CityNews)T15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