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突然肿胀,可能是患上甲状腺癌或淋巴癌警号?不少人日常中摸颈时发现有肿块,都会担心是有严重疾病。事实上,颈部莫名出现肿块,轻则是感冒伴随淋巴结肿大,重则可能是患癌、有肿瘤的警号。有医生教大家3招自测颈部癌症肿块风险,当中肿块如超过这尺寸极高危!
颈侧现肿块恐患癌?医生教3招自测风险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在个人Facebook专页分享,颈部出现不明肿块的原因很多,部分是良性的发炎反应,属于暂时性,但有些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癌症警号。颈部现肿块的常见原因如下:
颈部为何出现肿块?
1. 淋巴腺肿大
因为淋巴节分布在颈部两侧、下巴下方、耳朵后方等位置。当人体遭遇感染情况时,例如:
- 感冒
- 喉咙发炎
- 牙齿感染
淋巴节就会肿大,摸起来像小颗的圆球,有时会感到疼痛。以上的淋巴结肿大情况,通常伴随感染好转而消退,属于人体正常免疫反应。刘医生提醒,要留意以下与肿瘤相关的颈部肿块常见原因:
2. 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
如果患上颈部的唾液腺肿瘤、甲状腺结节或肿瘤,颈部肿块会较坚硬、固定不动,且没有疼痛感,尤其要留意长期不消退。
3. 头颈癌形成转移性肿瘤
来自头颈癌其他部位,如鼻咽、口腔、喉部的癌细胞,有机会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形成转移性肿瘤。因此颈部会有不明肿块,不痛且持续超过2星期以上 。
4. 淋巴瘤
淋巴瘤(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就是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无痛性,容易被忽视。
5. 结核或慢性发炎疾病
有少部分情况是由淋巴结核、结节病(sarcoidosis)或慢性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在颈部形成肿块。
3招判断颈部肿块风险
刘医生提醒大家,如果想判断颈部肿块/淋巴腺肿大,是否高危要立即求医?可以靠以下3招自测肿块风险:
1. 肿块大于2cm、持续超过2周未消退
如果颈部肿块大于2cm的肿块,且持续超过2星期没有消退,代表可能有肿瘤,要作进一步检查。
2. 不痛且不动
当颈部肿块不痛,且摸起来固定不动、没有疼痛感,尤其是长期没有消退,就可能与肿瘤相关。
3. 出现全身性症状
当颈部肿块伴随体重减轻、发烧、盗汗等全身性症状时,可能出现严重健康问题如肿瘤。
刘医生指,大多肿块是良性的,但若有异常就要及早求医,透过超声波、抽血、细针穿刺切片,才能确定病因。早发现,才可以早治疗,为健康加一道防线。
甲状腺癌有何种类?这种常见于女性
据香港医管局资料显示,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咽喉下面,呈蝴蝶状,是一个内分泌组织,负责分泌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后面的是副甲状腺,负责分泌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调节新陈代谢、血糖、心跳和肾功能等,而副甲状腺素则可以调节身体钙质、平衡骨骼的钙质、促进小肠及肾脏吸收钙质。当甲状腺的细胞异常增生,旧细胞又未曾死亡,细胞便会不断堆积,形成癌瘤。
甲状腺癌可分为4类,发病对象不同,治疗方法也可能不同:
- 乳头状癌 (Papillary):最普遍的一种,多出现于年青女性身上
- 滤泡状癌 (Follicular):第2普遍的一种,大多发生于较年长的人身上
- 髓质癌 (Medullary):罕见的甲状腺癌,家族遗传的机会较高
- 退行发育癌 (Anaplastic):罕见的甲状腺癌,患者多为60岁以上,癌瘤的生长速度较其他甲状腺癌快,也不易治理。没好好治理的乳头状癌会演变为此种癌症。
除以上类别外,甲状腺也可能出现淋巴瘤,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一种,不过很罕见。
甲状腺癌有何症状?颈痛勿忽视
医管局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在香港常见癌症中排第8位,一旦患上甲状腺癌,可能会出现以下8大症状:
- 抚压颈部前端时发现无痛硬块,并日渐增大
- 声音持续沙哑
- 颈痛
- 喉咙痛
- 有时连耳朵也感到痛楚
- 吞咽困难
- 呼吸困难,有压迫感
- 持续咳嗽,但没有其他感冒迹象
医管局提醒,甲状腺癌的早期征状并不明显,有机会令大家忽略,或是以为是患上其他疾病。若有怀疑,应尽早求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甲状腺癌在香港并不常见,死亡率也较低。女性患甲状腺癌的机会比男性高。患者一般为中年人和长者,但其中的乳头状癌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儿童则很少患上。
甲状腺癌的发病过程很缓慢,由癌细胞出现到发病可能历时数年。以目前的医学技术来说,即使甲状腺肿瘤仍很小,医护人员也能侦测得到,新式疗法亦令治愈率提高。不过,正是由于它发展缓慢,如果你曾患过甲状腺癌,有机会在多年后再次复发,所以必须定期跟进。
资料来源: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管局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