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不相信綠能,大量開採化石燃料,減少對電動車的需求,也漸帶動英國、加拿大及歐盟的跟進。(歐新社)
川普政府不相信綠能,大量開採化石燃料,減少對電動車的需求,也漸帶動英國、加拿大及歐盟的跟進。(歐新社)


華爾街日報14日分析,美國減少對電動車的追求之後,加拿大、英國、歐盟面臨經濟現實而紛紛跟進,就連中國的電動車熱潮如今也出現裂縫。

報導指出,美國追求電動車發展的野心降溫,影響逐漸擴散到全球各地,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為原訂明年上路的電動車強制銷售令喊停,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允許英國達成電動車目標的時間表有更多彈性,歐盟也在汽車製造商壓力之下,上個月宣布將提早檢討在2035年消除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的計畫。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合夥人薛福斯(Patrick Schaufuss)說,人們意識到轉型並不會如想像中那般快速,「電動車畢竟不是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退燒的現實在美國帶來沉重打擊。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14日表示,由於聯邦政府政策變動、停止補助,公司將因此承擔16億費用。

報導指出,對於砸下十億計數成本研發新款電動車的汽車製造商來說,現在只是財務現實降臨的開始。

美國日產(Nissan Americas)總裁莫尼耶(Christian Meunier)表示,如今人們體認到電動車對於未來而言或許是個良好的解決方案,「可是不能強迫消費者接受」。莫尼耶說,電動車退燒不只出現在美國,還出現在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這是務實主義」。

汽車製造商反應說,電動車生意愈來愈難做,因為電池成本昂貴、充電系統數量不足、政府補貼愈來愈少,從歐洲到美國、加拿大的電動車獎勵措施,不是已經停止就是規模縮水。

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歐洲業務總裁英帕拉托(Jean-Philippe Imparato)曾說,歐盟想在2030年與2035年達成的電動車目標根本不切實際。

報導指出,就連電動車在汽車市場稱霸的中國,如今電動車熱潮都開始消退。全球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預測,2023年在中國營運的118個電動車品牌,大多數在五年之內將無法存活。相較於中國加碼押注電動車,日本則選擇避免動盪,以推動較少污染的汽車為目標,並未要求特定科技。

艾睿鉑估計,到了2030年時,電動車將占美國新車銷售的18%,為兩年前預測占比的一半。


密西根州奧賴恩湖的通用汽車奧賴恩裝配廠內的裝配線正移動Chevrolet Bol...
密西根州奧賴恩湖的通用汽車奧賴恩裝配廠內的裝配線正移動Chevrolet Bolt電動車和電動休旅車。(美聯社)

電動車
歐盟
加拿大



上一則

青年「氣候訴訟」挑戰川普 遭蒙大拿最高院駁回


下一則

支出強勁、存款穩定…6大銀行認為美經濟依然健康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