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ssets.51.ca/fav/favicon.png?v=20200302
从今天(8月29日)起,加拿大人和企业在向美国寄送包裹时,迎来了一项重大政策变化——几乎所有商品都必须预付35%关税,才能入境美国。
这项政策的变动源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7月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正式终结了实施近百年的“最低限额(de minimis)”免税政策。
该政策长期以来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税进入美国,极大便利了个人寄件和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如今,这项豁免已被全面取消,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所有国家,以及从Shein、Temu这样的电商巨头到普通消费者,都将受到冲击。
根据新规定:
- 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无论金额多少或来源国,在被接受投递之前,都必须提供已支付35%关税或已启用自动扣费功能的证明。
- 所有支付必须通过Zonos应用程序完成,该应用可在iOS和Android平台下载。
- Zonos会根据商品照片、内容及产地自动生成应缴税额,并提供美国海关所需的“申报代码”(Declaration Code)以及供加拿大邮政扫描的二维码。
- 未缴税或未通过系统认证的包裹将被拒绝寄送。
对加拿大消费者的影响
以BC省Lantzville居民Valerie Burton为例,她只想向美国寄送一枚徽章,却被迫下载Zonos应用程序,反复上传照片、支付手续费,在邮局内折腾许久(邮局员工也不熟悉)。
她最终发现,对同一商品,应用计算出的税费不一致。Burton说她上传了同一个物品的三张不同照片,应用却计算出了三个不同的金额,从1.75元到8分不等,再加上手续费、清关费,有时甚至超过物品本身的价值。
“我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平时遇到这种事我肯定会抗议到底,但这次我被逼得没办法,因为我必须把东西寄出去。值不值得?不,不值得。这一切完全不合理。”Burton无奈地表示。
对于普通加拿大人来说,这项政策意味着:给朋友或客户寄个小纪念品或礼物,成本可能翻倍;操作流程变复杂;邮局员工和顾客都因信息不足而手足无措。
目前,加拿大人仍可向美国寄送价值低于100美元的信件或礼品而无需缴纳额外费用。
对加拿大企业的严重打击
相比之下,加拿大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致命,尤其是那些依赖美国客户的中小电商和制造商。
尽管符合《美加墨协议》(CUSMA)原产地规则的企业理论上仍可免税发货,只要产品满足特定标准,例如部分或全部材料需在北美生产。但即使满足这些条件,中小企业仍然无法完全脱身,他们仍需承担诸如清关手续费等行政成本,比如为证明合规而支付的报关代理费。
温哥华服装品牌Free Label原本45%的销售额来自美国。其创始人Jess Sternberg表示,由于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公司被迫暂停所有对美发货。“如果情况不变,我们可能撑不过去。”
安省清洁美妆品牌Cheekbone Beauty Cosmetics的创始人Jenn Harper表示,美国客户占总销售额约30-35%。虽然公司目前决定自行吸收25%-30%的关税成本,但她坦言这只是“短期应对”,未来可能难以为继。
此前,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CFIB)的一项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出口企业依赖该免税政策。如果当前的贸易战持续,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在在六个月内倒闭,四成企业撑不过一年。
连锁反应和行业挑战
加拿大服装联合会执行董事Bob Kirke指出,“最低限额”政策的终结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曾极大便利了加拿大小企业向美国销售;但另一方面,这几年太多人依赖这项政策,反而对基本的原产地规则、清关流程失去了掌握,现在一下子要面对复杂系统,他们很难迅速调整。
一些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已开始做出调整:
- Etsy和eBay:已停止通过加拿大邮政为美国订单提供运单;
- FedEx:仍继续接受对美包裹;
- Chit Chats:只接受已经预付关税的包裹;
- 加拿大邮政:正与第三方合作,代收并转交关税。
新政的长期影响或许不止于“多付点钱”这么简单。业内人士警告:对于正在起步的加拿大品牌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增长天花板和创新能力的受限。
“这扼杀了一部分创新和增长,而这些恰恰是行业的生命线。”Kirke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