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鹉专栏】我多年的死党欣欣,中女一枚,清秀聪慧,单身多年。她不是不想谈恋爱,只是对“滑一滑就能滑出真命天子”这种交友方式,总觉得像是在玩命运扭蛋——你永远不知道会转出王子还是怪兽。
但朋友们的成功故事让她动摇了。有人真的在交友软件上找到了伴侣,甚至走进婚姻殿堂。欣欣心想:“我也不是石头做的,总不能靠超市偶遇来谈恋爱吧?”于是,她鼓起勇气,下载了那个传说中能“滑出幸福”的 App,正式踏上了数位爱情的旅程。
结果出乎意料——她成了白人男性的“人气王”。亚洲女性在这里似乎有种神秘的吸引力,像是异国情调的代名词,还附送一种“温柔又不会吵架”的幻想套餐。她的手机讯息像股票市场一样热闹,夸赞如潮水般涌来:“妳太美了”、“妳好聪明”、“妳是我见过最有气质的女人”……听得欣欣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选美比赛,还没戴上后冠就被邀请“参观他家”。
但约会几次后,她开始感到不对劲。那些人嘴巴甜得像蜂蜜,但行动却像火箭——直奔主题,毫不掩饰地想要“实质关系”。她问其中一位:“我们算是男女朋友吗?”对方淡淡地说:“不算。”
欣欣心里一惊:不是男女朋友就要发生关系?这什么逻辑?难道现代爱情的顺序是:先上床,再决定要不要吃饭?
更离谱的是,对方每天像侦探一样发讯息,问她前男友的种种细节,仿佛在做背景调查。她拒绝去他家,说:“在没有确定关系前,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接触。”结果对方暴怒:“妳这是中式诈骗!”——原来拒绝上床也能被贴上诈骗标签,这世界真是太荒谬了。欣欣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先去申请一个“诚信证书”再谈恋爱。
经历几次“文化冲击”后,欣欣开始转向亚洲人,心想:“或许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更懂我。”但现实又给了她一记耳光。
一位看起来正常的华人男士,一开口就用中文打招呼,欣欣还没来得及回应,对方就问:“妳是加拿大公民吗?”欣欣说:“还不是。”然后——秒删。速度之快,堪比电商秒杀,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找配偶还是在找移民代办。
另一位自称来自成都的男士,欣欣决定用英文沟通,问他:“你会说广东话吗?”对方说:“不会,只会普通话。我也会说英文,我是美籍华人。”欣欣继续用英文聊,结果——又被秒删。她开始怀疑:这些人到底是来找爱情的,还是来测语言能力的?
她总结道:白人只是想找乐子,华人则像在找移民跳板。交友软件,原本是寻找爱情的工具,怎么变成了身份审查站?她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不愿在速食文化中迷失自我。她说:“我想要的不是一场交易,而是一段真诚的关系。”
或许,爱情本就不是滑一滑就能得到的东西。它需要时间、理解、尊重——还有一点点运气。欣欣现在的交友策略是:“不急,慢慢滑,滑到一个不问身份、不催上床、愿意一起吃火锅的人。”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一起吃火锅而不谈移民或性,已经是爱情的高配了。
作者:陈鹉,中文讲师一枚,教过香港几所大学,漂洋过海来到温哥华,继续用中文传道、授业、解惑(偶尔也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