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朋友,感情有深有浅,那浅的限于一两次相遇的机缘,像一次旅行团的团友,同吃、同住、同游十来天,途中互相觉得谈得来,直至最后交换联络方法而散。除少数之后继续交往外,大多散了就是散了。

一出电影,聚集了一班演员,以不同角色,悲欢离合数十天,完成之后,未必再结片缘,那感情自会随岁月淡出。

说到同学,幼儿园的年纪,记忆容易淡忘,很少留下感情。小学同学的友谊比较纯真,但升中之后各散东西,剩下升上同一中学的几位,友情再进一步。除非有热心同学成立小学同学校友会,还有相聚机会。到大学同学,能成为好友,往往由于其他因素:信仰、学术兴趣、会社活动、爱情。

而爱情是友情的升华,那浓度、热度都去到最高点。如成语所形容的“如胶似漆”,分分秒秒在心头。还会做些傻事,说些梦话。此生不够,相约缘订三生。

可惜好事多磨,因客观环境,因三观的变化,因第三者的出现,裂痕出现,渐行渐远。分手时不无可惜,但愿再见亦是朋友。事实却是从不时记起到偶然记起,从很少记起到信息全无。

或许当他们生活中出现某些场景,当时又有静思的余暇,会回味当日的甜蜜与浪漫,却已说不出是甚么滋味。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