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曾指,花蓮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左側邊坡不穩,若再發生豪雨或地震,恐形成新一波崩塌與堰塞湖,籲政府密切監測。中央前進協調所證實未來確實有風險,另李鴻源有參與台北相關會議,能掌握進度。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表示,山區還有大量土石淤積,現在初步評估河道內有1億立方公尺土石,另邊坡坍塌範圍大,面積約500公頃,也有1億立方分土石,未來確實有風險。
他說,大豪雨可能會再有大量泥沙跟下來,大地震也可能會造成新崩塌或新堰塞湖。專家評估認為,縱使有新崩塌或新堰塞湖形成,規模應該不會像馬太鞍溪堰塞湖累積水量達9000噸的規模,但還是要戒慎恐懼、嚴肅面對。
李孟諺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現階段作法,上游部分是與日方合作投入水位計,每10分鐘嚴密監測水位變化,邊坡則是林保署監測、分析,隨時掌握邊坡變動情況。最重要的是聚落的防災,因此水利署加固、甚至加高堤防,河道疏浚、開口堤封堤等。
他說,河道疏濬部分已選定153公頃國有地暫放砂石,每天以3萬立方公尺的進度疏浚,至今已累計55萬立方公尺砂石量,預估明年4月可達500至600萬的量,河道暢通後,萬一上游還有土石流下來,可降低整體風險。也可以降低風險。
李孟諺提到,中游是河川治理線跟林班地的交接帶,會研擬增設攔沙壩或囚砂區。
他說,另請林保署評估從林道開闢施工便道進到崩塌範圍,開闢便道有3個方案,從河道開便道進去,河道有15公里,風險是便道於汛期時就會被沖毀,再者是從林道兩側上去,分別是12公里、2公里多,但路徑非常陡峭。3方案同步並進,以便讓機具進入,進行後續減災作業。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補充,李孟諺這1、2周有陸續回台北開會,討論馬太鞍溪堰塞湖未來處置因應作法,李鴻源都有參與會議,能夠掌握未來怎樣工作、工作跟進度,不會有2個差異,李鴻源與李孟諺講得內容都一致。
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