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特朗普政府今年上台后两国外长首次会谈,双方都对会谈作出积极评价。中国舆论认为,这次会晤对中美关系起到止损作用,为今年特朗普访华创造了条件。
从鲁比奥与王毅的表态看,这次会谈气氛确实要比外界预期的更好。鲁比奥就任美国国务卿前,在美国国会以“反华先锋”著称,曾提出或支持多项打压中国的议题,并在台湾、人权等问题上屡屡“冒犯”中国大陆,北京至今仍未宣布解除对鲁比奥的制裁。
今年1月24日,王毅在和鲁比奥通话中还强硬表示,希望鲁比奥“好自为之,为中美两国人民的未来,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加上中美在关税、晶片、稀土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上还没有谈出结果,外界不看好这次“王鲁会”,实属正常。
但中美双方事后都用“积极、务实和建设性”来评价这次会谈,而没有用“坦诚”这样的表述。所谓“坦诚”,往往是指双方自说自话,甚至针锋相对,缺乏交集与共识。
鲁比奥在会谈后对媒体说,这次会议富有成效,它并非谈判,而是一次积极的会谈。对美国和中国而言,开展有成效的会晤并定期接触沟通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对这次会面感到满意,认为它具有建设性,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继续为两国关系稳定助力,我们认为这对世界有益。”
鲁比奥还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可能性很高,正在敲定合适的日期,“但我确信这次访问会实现,因为两国元首都希望它能实现。”
王毅在会谈第二天也专门对此作出评价。他说,这次会晤是建设性的,双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了平等对话。中国全面阐述了对待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相信增进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两国外交团队下一步交往铺设了道路。“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那就是: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王毅和鲁比奥并不负责中美关税等具体问题的谈判,双方这次会谈主题确实如王毅所说就是“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而这一主题的目标主要是为今年特朗普访华或中美元首会晤铺路。
特朗普已多次表达要与习近平会面甚至访华的意愿。正因如此,特朗普在向包括日本、欧盟等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对中国增加关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留有较大余地。
4月初特朗普对全球发起“解放日”关税战后,中美一度剑拔弩张,互相把关税加到离谱的程度。但经过日内瓦和伦敦两次会谈后,双方又都恢复冷静与理性,大幅下调了关税,并发布联合声明,为下一步谈判打下基础。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7月8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时披露,他预计将于8月初与中国同行会面,开启更大规模的贸易对话,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也将一同出席。
这显示美国希望尽快与中国达成关税协议。中国方面目前还没有对此做出具体回应,但相信中国也愿意早日解决中美关税问题。如果中美能在8月份就关税等问题继续取得进展,将进一步扫除特朗普今年访华的障碍。
在6月5日习近平与特朗普的通话中,习近平欢迎特朗普再次访华,特朗普对此表示感谢。
而王毅与鲁比奥7月11日的会谈之所以能够“积极、务实、有建设性”,或许也因为鲁比奥肩负为特朗普访华铺路的任务,因此需要谨言慎行,放低姿态,不给中美关系增添新麻烦。
王毅虽然没有透露他是否与鲁比奥谈到特朗普访华事宜,但从鲁比奥会后的表态看,双方应该谈到了特朗普访华或者中美元首会晤的问题。
至于特朗普访华的时机,日本媒体称中国已邀请特朗普参加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外国领导人已受邀出席相关活动,如果特朗普也在中国阅兵式上亮相,其震撼力恐怕不亚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引发的轰动。
当然,特朗普要参加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也绝非易事。就算特朗普自己愿意去,来自美国国内和盟友的压力恐怕也很难承受。除非中国在关税等方面给足特朗普好处,否则他也不会轻易给中国送上这份大礼。目前还看不出特朗普有参加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理由。
如果特朗普今年访华,时间点可能是在10月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后。尽管特朗普变化无常,一旦他决定再次访华,还是会给中美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Source link